辛勤劳动光荣,劳动精神永恒

发布日期:2018-05-10 浏览次数:1581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是中华民族最为鲜明的伟大品格。在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辛勤劳动中,中国人民用汗水浇灌梦想,靠实干铸就辉煌,谱写彪炳史册的奋斗诗篇,开辟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习总书记五一讲话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自己了解了辛勤劳动的内涵,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更加崇敬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者,也使我感到我们每个建筑行业的人都应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工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辛勤劳动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内涵:一曰诚实。此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其对立面是欺骗,弄虚作假。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搞形式主义,虚夸浮报等,都是好逸恶劳的表现。二曰敬业。对待劳动和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一个人懒的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贪图安逸终究难成大业。三曰勤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热爱劳动的人必然十分珍惜劳动成果,珍惜财力和资源,精打细算,绝不会不计成本,挥霍无度。

  现如今在我们同行业中也很多员工都有这样的看法:“企业真正的主人是老板,员工都是打工者,凭什么能做主人翁?”

从传统意义上,在民营企业,员工是不可能做主人翁的。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抱有严重的打工心态:工作都是为老板做的,自己就是为了挣点工资。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甚至偷奸耍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这就是让老板和管理者困惑不已的打工心态。这种心态从民营企业发端,已经深深侵入国有企业、甚至国家机关。

    其实,这种心态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等组织,更直接影响的是员工本人的职业发展。客观上讲,付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这一点天经地义。所以,当员工“斤斤计较”自己的工作报酬时,也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但是,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员工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员工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实际上,知识、经验、技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劳动,一个是用来投资。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定位为“劳动”,必然产生打工心理。因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表现为工资、奖金。因此,仅仅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是打工者。打工者自然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一旦打工心态成为主流心态,管理者就会陷入前文所说的尴尬。

因此,同一个事情,按照劳动者定位、打工心态是一个判断,按照投资者定位和主人翁心态又是另一个判断。显然,第一个判断既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员工;第二种判断,不仅是企业需要的,更是员工需要的。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从事岗位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员工还是要有主人翁精神。

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他们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基本都能得到。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动精神,永远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劳动也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于人民,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就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记载着一串响亮的名字:赵占魁、王进喜、时传祥、蒋筑英、史来贺……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都以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时隔几十年,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辛勤劳动光荣,劳动精神永恒。

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却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梦想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在他们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愚蠢”甚至“下贱”的代名词,而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利用手中权利吃拿卡要,索取财物,巧取豪夺却被视为“有能耐”。也有人开始把劳动分出三六九等,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的工作,而对平凡、普通、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避而远之。这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污染社会风气,有损社会公德。

    因此我们作为安徽伟诚建设一名企业员工,应当责无旁贷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工作事业中去。因此,哪怕是打工的,也还要有主人翁精神。即使不是企业主人,也是岗位主人。


文章推荐人:市场经营公司  徐清华

责任编辑:陈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