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人生,就要扩展你的“舒适区”

发布日期:2020-06-12 浏览次数:1647

你是否感觉生活很轻松,工作上没有压力?你是否处于舒适的生活状态中,并且不想做出改变?如果是,那么你可能处于舒适区中。

你是否每天都很充实?是否经常花时间来学习?是否觉得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如果是,那么你可能处于学习区中。如果你感觉到压力很大,疲惫不堪,那么你可能处于恐惧区中。事实上,由于每个人性格喜好各有差异,各个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蹦极对我来说属于恐惧区,但是可能位于你的学习区之内。

在舒适区中,我们往往觉察不到任何压力,并且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忽视环境的变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温水煮青蛙的实验相信大家都知道。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做事,人才会进步。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如果现在的你在恐惧区,那么首要就是要建立自信,克服恐惧和忧虑,马克吐温:[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恐惧之中,但是事实上大部分我所忧虑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在思想上把他们复杂化、困难化了。心理学家NoelTichy提出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有三个圈,每个圈代表一个区域,这3个区可以代表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最外面一圈,“恐惧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zone),和恐惧区(stresszone)。停在港湾的船是安全的,但这不是生而为船的意义。

对于我们而言,就如同船舶一样,港湾就是我们的舒适区,只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内终究不是人生的意义。关于舒适区的理解,我们来看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你是否每天晚上上床后,都固定地靠向某一边睡觉?想象一下,今天当你走进卧室,发现你的伴侣睡在“你的”位子上,也许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受:为什么睡在了我的位子上?还会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感到不适,严重者还会失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总睡在同一边呢?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不能睡在另一边?问过之后答案往往是:“我习惯了”。习惯模式就是我们的“舒适区”。要是有人把它夺走,即使只是移动两英尺,也会令人抓狂。

 

“舒适区”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是你习惯待着的位置,习惯扮演的角色,习惯相处的人,习惯表现的态度……总之包含了你所习惯了的一切事物。舒适区的正面作用从正面来看,舒适区首先是一种认知模式,它能够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同时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屏障,能够起一种避风港作用。其次,舒适区是自我调节器。在舒适区内,人会感到情绪稳定,获得满足感和内心的平和。

第三,舒适区决定了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接纳程度。舒适区的宽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包容程度,允许进入舒适区的信息多半是我们愿意自动接纳的信息。

舒适区的负面作用

舒适区的负面作用的关键在于,我们会过于习惯舒适区,并把自己局限在这个区域内。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状态中,“舒适”固然是舒适,但是带来的会是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停滞,作风上的懈怠。所有的问题来源都是由于我们过于依赖舒适区。这对于我们来说,就好比是温水煮青蛙,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不知不觉间被煮死在热水中。假设你在某一固定领域(如金融)工作几年,工作已经完全熟悉且相对安稳。很多人就会产生这个疑问,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真的都要逃离自己的舒适区?但是,明明我在银行上班,读的也是金融专业,难道要离开这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挑战成为一名医生吗?这样子的做法,显然不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糟糕的是也许会弄得我们一身伤。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逃离现有的舒适区,而是要努力扩展自己的舒适区域。

当你愿意扩展舒适区时,实际上你能收获些什么呢?

你会更加有效率。舒适感会消灭生产力,因为没有了因期限和期望造成的不安,我们往往会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也会随之下降,这在当今变化快速的社会中,是成长的大忌。索尼公司就曾经犯过这种错误,在30年前,索尼随身听(Sony Walkman)的出现可以说是改变了世界音乐流传的方式。在播放器的市场地位可谓是不容捍动。但是,索尼公司似乎在这个舒适区内待的时间有点久,在三星,苹果等公司出现后,索尼的播放器产品没有最新的技术的变革,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被大幅度削弱。更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的变化。《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称,人的一大可悲是,有时候会发现自以为的恐惧和不安其实并不存在。所以,学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当的尝试冒险,挑战自己通常做不到、不会去做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选择学习怎样在舒适区之外生活,可以帮助你在被环境所迫时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将来你会发现更容易走出舒适区。一旦你迈开步子,随着时间推移,这么做会变得更加容易。《纽约时报》的同一篇文章解释说,当你走出舒适区,你会习惯于最佳焦虑状态。“有成效的不适感”,正如他们对此状态的称呼,对你来说会更常见,在表现变差之前你将愿意走得更远。下面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在可接受程度内扩展你的舒适区,又不至于引起不适。

每天做点新鲜的事。可以在生活中做一些细微的变化,改变生活的固定模式。从改变中寻找新的角度,让生活充满新鲜感。多尝试些之前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一种新技能。学习新的技能,就好比是打开你新的认知空间。同时,也会带你走进新的领域。新的技能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学习一种新语言,学习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等,都是不错选择。

相信自己,快速做决定。人们自相矛盾,但总会找到好的借口。正如有的人做决定很快,而其他人得权衡所有可能,反复考虑才舒服。有时候快点打个电话,只是为了让事情进展下去。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启动个人项目和教会你相信自己的判断,还会让你知道有些落下的东西需要快点定下来。一点一点来。要拓展舒适区需要点勇气,也需要时间。慢慢开始和坚定地去做才是关键。如果你有社交焦虑,不要以为你必须马上鼓起勇气在某天向人群提问,只要向他们问好就行了,看看能有多大进展。辨别出恐惧点,然后一步一步地面对。


推荐人:苇润经营部 / 叶文辉

责任编辑:陈美红